藍鯨:深海中的移動式堡壘

昂里的動物百科全書

 

藍鯨

大家有看過《小木偶奇遇記》嗎?故事中,小木偶被大鯨魚一口吞進肚子裡,鯨魚的肚子還大到可以讓小木偶在裡面生活好一陣子。這麼大的鯨魚是甚麼動物呢?在現實世界中有這麼大的動物嗎?

答案揭曉,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藍鯨啦!牠們的身軀簡直就像一艘巨型的潛水艇,體長可以超過 30 公尺,體重更是驚人,相當於好幾十頭大象加起來!牠們有著光滑的藍灰色皮膚,腹部通常呈現較淺的顏色。雖然體型巨大,但藍鯨卻是溫柔的巨人,主要以微小的磷蝦為食,用牠們特殊的鯨鬚板過濾海水來覓食。

眾所皆知,藍鯨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生物,牠們巨大的身體長達 30 公尺左右,體重更是達到 150 噸以上,幾乎相當於是半棟透天厝的重量、和十層樓的高度。但是這麼巨大的生物,居然也是群居動物,只要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,一起行動的藍鯨可能多達 50 隻以上,牠們會像是候鳥一樣,在夏天時前往極地海洋捕食,在冬天時再回到熱帶水域,同時也開始進入繁殖期。

藍鯨雖然體型巨大,但最主要的食物卻是小牠們約莫 500 倍的磷蝦,一隻藍鯨一天需要吃下至少 1200 公斤左右的磷蝦,而特別的是看起來慢悠悠的藍鯨,在追捕蝦群時可以來到每小時 50 公里的速度,同時把牠們的大嘴打開到將近 80°左右,並吞下超過 220 噸的海水,再利用特殊的鯨鬚板-一種在藍鯨嘴巴中緊密排列的梳子狀板片,摸起來就像人類的指甲一般,把吞下的海水排出,只留下美味的磷蝦、小魚飽餐一頓。

你可能會想問:這麼巨大的生物,卻不會狩獵體型大一點、肉更多一點的魚類是為甚麼呢?原來像藍鯨這類沒有尖牙的「鬚鯨」,都是以「濾食」的方式在捕捉小型生物,牠們的喉嚨寬度天生就只有 20 公分左右,連一顆西瓜都沒有辦法吞下,更不用說有辦法吃下大魚。甚至有些人還會擔心被鯨魚一口吃掉怎麼辦,就算不幸落入鯨魚的口中,在被吞下之前,鯨魚自己就會把難以下嚥的「不速之客」吐出來啦!

 

🌟地球上最大的聲音製造者

藍鯨的叫聲是自然界中最響亮的動物聲音之一,但卻是低頻的,低到人類耳朵幾乎聽不見。有些藍鯨之間甚至能跨越 1,000 公里互相「交談」,這讓牠們成為名副其實的「海中無線電」!

 

❄️鯨鬚板的精密過濾

藍鯨嘴裡的鯨鬚板就像一個超精密的篩子,可以有效地濾掉海水中的磷蝦,而不會吞下大量海水。牠們一次可以吞下數百萬隻磷蝦呢!

 

🔴瀕危等級:瀕危

在過去的捕鯨時代,牠們遭到大規模的捕殺,數量銳減。雖然現在已經禁止商業捕鯨,但藍鯨仍然面臨著許多威脅,像是:

船舶撞擊:巨大的身軀在海裡移動緩慢,很容易被大型船隻撞擊而受傷甚至死亡。

海洋噪音汙染:越來越多的船舶噪音和水下聲納干擾了藍鯨的溝通和導航。

食物來源減少:氣候變遷和過度捕撈可能會影響磷蝦的數量,進而影響藍鯨的食物供應。

塑膠汙染:雖然藍鯨不直接吞食塑膠,但塑膠微粒可能會影響牠們的食物鏈。

 

📖

科別:鬚鯨科

學名:Balaenoptera musculus

別名:殺手鯨、殺人鯨

專屬節日:2月第三個禮拜日-世界鯨魚日

瀕危分級:瀕危

棲地分布:在全球都有分布,但很少出現在北冰洋、地中海、鄂霍次克海、白令海。藍鯨會季節性遷徙,隨著磷蝦的足跡穿越整個地球,像一首流動的藍色詩。

📖

 

 

推薦商品:

世界動物圖鑑徽章(藍鯨)

夜光動物徽章-藍鯨

動物摺紙項鍊-鯨魚

瀕危動物 T 恤-鯨鯊

 

/

其他相關資訊:

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《巨鯨之路

2023年末,海生館迎來最大的館藏標本-#藍鯨,其骨骼修復、吊掛等作業耗時三年多的時光。 海生館也同步以影像的方式拍攝「巨鯨之路」4K紀錄片,以2020年發現藍鯨為起點,拍攝骨骼修復過程至2023年完成吊掛展示。 透過本次事件的全記錄呈現,海生館期許在推廣環境教育的路上,邀集更多人並肩前行,守護海洋生態。

歡迎喜愛海洋生物、喜愛藍鯨的朋友前往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參觀特展「巨鯨之路(Reborn: the Blue Whale’s Journey)」

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官網:https://www.nmmba.gov.tw/

 

/

回到[昂里世界動物百科

 

/

Follow US

facebook / instagram / youtub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