藍唐王魚:珊瑚礁生態系的守護者

昂里的動物百科全書

 

藍唐王魚

藍唐王魚,又稱藍倒吊魚、藍刺尾魚、藍醫生魚,是熱帶珊瑚礁中極具代表性的魚類之一。體長可達 30 公分,全身藍中帶黑,尾巴亮黃,彷彿穿著運動風戰袍。牠屬於刺尾鯛科,尾柄處有一對鋒利的倒鉤,能用來防禦敵人或驅趕入侵者,這也是「倒吊魚」名稱的由來。

看到「藍唐王魚」這個名稱是不是覺得相當陌生、無法想像呢?

但如果告訴你藍唐王魚其實就是《海底總動員》裡面可愛又健忘的「多莉」呢!

沒錯,其實「多莉」的真實身分就是擬刺尾鯛,牠們和小丑魚有著相似的居住區,都喜歡在水深 2-40 公尺左右的珊瑚礁區域,所以在現實中說不定真的可以看到「尼莫」和「多莉」同時出現在同一片海域喔!

多莉看起來療癒可愛,但現實中的藍唐王魚(擬刺尾鯛)卻是一種食性挑剔的草食性魚類,主要以生長在珊瑚礁表面的天然海藻為主食。牠們也是珊瑚礁生態系的守護者。牠們以珊瑚礁為家,幼魚時藏身於枝杈間避敵,成魚則在此覓食海藻、維持生態平衡。透過啃食藻類,有效防止藻類過度繁殖、阻礙珊瑚生長,進而幫助珊瑚健康復原。牠們與珊瑚礁間的緊密互動,展現了自然界中精妙的共生關係。

雖然「多莉」在電影裡面扮演著帶來歡笑的角色,但實際上在現實世界卻面臨著人類的抓捕威脅,也因為擬刺尾鯛習慣躲進珊瑚礁中逃避追捕,所以當人類為了金錢利益捕捉牠們時候,也常常一併破壞了海洋中的珊瑚礁生態。所以未來在海洋館看到成群的「多莉」時,不妨多多提醒自己選擇對海洋更友善的方式,減少非必要的捕撈活動,共同守護海底世界吧!

 

🌟

藍唐王魚在海中不只外型吸睛,連求偶行為也相當浪漫。當牠們準備繁殖時,會成對平行游動,這不只是愛的舞步,更有助於同步釋放卵子與精子,提高受精成功率。此時,雄魚體色還會從黑斑變成銀灰色,像是打扮上場的騎士般帥氣。雌魚則在水中釋出浮性卵子,雄魚緊隨其後排精,完成體外受精。雖然牠們多數以群體產卵為主,但偶爾也能看到專屬一對的愛情舞蹈,在夕陽餘暉中,展開一場海底的生命接力。

 

🔴瀕危等級:無危

目前藍唐王魚並未被 IUCN 列為瀕危物種(分類為「無危」LC),但牠們仍面臨觀賞魚市場過度捕捉、珊瑚礁棲地白化與破壞等威脅。尤其在《海底總動員》上映後,小丑魚和藍唐王魚的飼養需求激增,導致野外族群被大量捕撈。

想守護「多莉」,就從守護牠的家——珊瑚礁開始。

 

📖

科別:刺尾鯛科

學名:Paracanthurus hepatus

別名:藍倒吊、剝皮魚

專屬節日:無

瀕危分級:無危

棲地分布:印度洋、太平洋沿海,棲息於有潮流經過的礁區平台,深度約 2 至 40 公尺。

📖

 

 

推薦商品:

世界動物圖鑑徽章(藍唐王魚)

 

/

參考來源:

想把多莉魚養在家裡?真的沒那麼簡單!

【海底忙什麼EP4】是多莉耶!Finding Dory

觀賞魚小兵立大功-觀賞魚品種研發(農業部全球資訊網)

 

 

/

回到[昂里世界動物百科

 

/

Follow US

facebook / instagram / youtube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